3月12日★, 2025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中考”)政策正式发布★。
今年将往年的第二三批次合称“第二批次”后,按照官方的说法是考生可填志愿数也增加到了8个——多了一个可填志愿的★“方格”★。
按照成都市2025年的中考政策,今年成都中招录取将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
问题来了!除了“正常批次★”的★“拼分数”录取外★,孩子还有哪些渠道可以上高中?
2025年成都中考政策公布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大多数家长都注意到了“预计全市新增投用普高招生学校10所以上★”这个要点,而忽视了“进一步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这个“前缀★”★,更无视了“统筹全市高中教育资源,优化‘5+2’和非‘5+2’区域学位供给”这个关键★。
我们先来看看2024年的志愿填报情况——实际上2024年考生在第二第三两个批次中最多可以填报14个志愿【第二批次可填7个志愿★,第1、3、5、7志愿可以填报统招和民办普高,而第2★、4★、6志愿则只能填报调招和民办普高★;第三批志愿同样可以填报7个志愿,且可以在统招、调剂★、民办普高、职普融通和中职学校之间兼报。】
成都市教育局还明确官宣2025年的中招政策“聚焦5大优化,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助力考生选填心仪学校,满足学生高中阶段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说白了就是,过去的★“省重批”(第二批次)和“非省重批”(第三批次),因为“省重线”的取消★,已经无法再继续存续了——中考录取批次演变为两个批次:我们可以将包括指标到校生★、艺体特长生★、项目班等录取的第一批次理解为★“特殊批次★”,而除此之外的“拼分数★”录取偶次为★“正常批次★”。
假设某户籍在★“5+2”区域的考生8个志愿都选择了公办普高,实际上他就取得了16个投档选项,包括统招和调招★。再假设这个考生的成绩高出了2025年★“普高线分——相当于比已经被取消了的“省重线次投档机会(那么高的分数滑档至第三批次的机会极小),而今年则拥有了16个被投档的机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志愿设置中,考生是需要分别明确填报的志愿是★“统招★”还是“调招”,也就是如果填报同一所的学校的统招和调招志愿,将占用两个“志愿格”。而2025年考生填报志愿最多可达8个★,8个志愿均“平行★”——每个志愿均可在公办普高★、民办普高、职普融通★、中职学校中选择,录取投档时系统将按照考生身份自动匹配统招和调剂志愿★。例如:某考生第一志愿选择了一所公办普高★,如果是户籍在“5+2”区域的本地考生,系统会默认为“兼报统招和调剂”★,同时在投档时会提供“统招”和★“调剂★”选项供选择;如果该考生户籍不在“5+2”区域,系统则会自动匹配为“调招”★。
具体到个体,只有把握住政策的精妙之处,让这5大优化措施转化为自己的机遇才能有真正的获得感。
假设A考生和B考生都考了620分★,由于今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系统会先按综合素质评价★、比小分等规则,将A和B排序,如果A排在B前面,那么系统就会按照A的1至8个志愿依次投档★,A投完才会投B。如果A和B都报了甲学校,甲学校这是仅剩最后一个招生计划,即使A将甲学校填在了第8志愿,他也心安理得地会夺得这个名额。而B呢★,即使他将甲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也只有眼巴巴地失去这个宝贵的机会了——当然系统还会为B考生继续配对撮合第二至八志愿。
根据规则,2025年中招调档分相同时将按以下原则排序★、投档★:“成都工匠★”子女、“成都市产业领军人才”子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有市级及以上★“新时代好少年”“劳动奖章”“劳动能手”获奖记录的优先投档。考生未按要求在中考报名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的、初中在校期间存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等行为的最后投档。若上述条件排序相同,则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升学分之和从高到低排列;若此分数也相同,则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B卷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排列;若此分数也相同,则按体育成绩从高到低排列;若再相同,经研究后处置。
家长和考生们其实没必要太在意★“省重线”是否取消。需要在意的是,“省重线★”不在了,但分数还在★,孩子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排位还在。
尽管成绩在普高线上的考生都可以填报所有面向★“5+2”区域招生的普高★,但志愿的有效性才是最关键的!依据成都“5+2”区域最近3年的中考分数线年,“省重线分★,★“ 普高★”线年,“省重线分,★“ 普高★”线年,★“省重线分,“ 普高★”线分),综合成都普高招生逐年扩招的因素,建议家长和考生们,在2025年填报中考志愿时★,心里最好还是应该有个自己的“省重线”★,并以此作为填报志愿的一个★“标杆★”——考生成绩仅仅高出2025年普高线分及以下的考生★,需慎重填报2024年参与“省重批★”录取的学校志愿。
综合来看,2025年中考录取不仅考生的中考成绩(分数)十分重要,综合素质评价也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录取场上的具体排位。
尽管具体的招生计划目前还没有公布,但我们可以判断成都市2025年的普高招生计划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继续有较大幅度的提振——2024年成都市招生计划总数占中考报名总数的比例从2023年的65%提高到了67%,我们预计2025年成都能升入普高的初中考生将达到70%左右★。
在2025年的中考录取中★,同一分数的考生都会被排出先后顺序★,在按照考生志愿依次投档,一次只投一名考生★。
仔细阅读上图,在除了第一条的★“正常批次”录取外的9条渠道中★,“5+2”区域考生报考非“5+2★”区域学校★、综合高中与中职学校职普融通班都要通过“第二批次”平考生志愿和分数录取,非“5+2”区域考生报考市直属学校尽管安排在了“第一批次★”,但仍然会通过考生志愿与分数录取——这4条通稿实际上都要通过填报志愿★“拼分数”才能“通关”的。
而对于户籍不在“5+2”区域的“借考生”来说,今年的政策同样极其友好★。按照2024年的政策,★“借考生”在第二批次只能填报3个“调招★”志愿,而今年“借考生”可以直接填报8个调剂志愿。
在平行志愿投档中,考生的分数是决定投档顺序的关键。系统会按照考生的中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高分考生优先投档。例如,A考生的分数高于B考生★,即使考生B的志愿顺序更靠前,A考生也会先被检索和投档。而对于考生个体来说★,尽管是平行志愿★,但每个志愿还是有先后顺序的★,系统会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例如★,某考生填报了A、B★、C三所学校,系统会先检索A学校★,如果A学校已录满★,再检索B学校,依此类推★。
其实绝大多数考生2024年都只有机会填报7个志愿,“省重线”上的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在第二批次被录取★,没机会也没必要填报第三批次的那7个志愿【第三批次志愿在公布中考成绩后可以填报★,但第二批次录取结束后还可以修改★,通常会被认为是★“草稿”】。而中考成绩在★“省重线”以下的考生★,则只能填报第三批次的7个志愿。仅仅只有少数中考成绩在“省重线”上且第二批次又未被录取的少数考生可以填报第三批次的那7个志愿——由于成绩的原因,他们几乎只需要填报两三个志愿就会被录取。
是不是“省重线★”就彻底隔绝了成绩未达到“省重线★”的考生上“重点中学★”的机会?其实也没有★,同样以2024年为例,当时就有一些本在★“省重批★”录取但为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将指标“下移★”留给了成绩未达到★“省重线★”的考生,其中不仅有大弯中学、彭州中学、崇庆中学★、温江中学这样的★“省一★”★,还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成外、成华嘉祥等★。
尽管“省重线”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近年来其功能已经越来越弱化,这还不仅仅是“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所导致的,而是成都市大力提升普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结果。以2024年为例,线中★、天府新区五中),其余数十所公办高中都参加第二批次(即★“省重批”)的录取,就是在★“省重线所(协同外语、佳兴外语、美视学校、麓山光亚、天府新区师大一中)【注:不包括名列第三批次但将全部招生计划用于“校内指标到校生”的成华嘉祥、金苹果锦城一中、天府七中★、天府中学、实外西区和天府新区综合高中、成都高新综合高中、武侯综合高中。在“省重线★”下招生的学校还有非“5+2★”区域的学校。】
目前明确的是★“5+2★”区域将取消“省重线”(其余升学区域是否设立★“省重线★”需要个区域自行确定)。
假设是2024年★,由于“一分段”投档规则采取分数段内“志愿优先”,那么B考生因为将甲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就会被录取★,而A考生因“志愿靠后”失利。
按照往年的志愿填报规则,第二三批次总共设有7个志愿★,且考生必须明确所填志愿的“统招★”还是★“调招”★。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的官方解释,除了通过填报中考统招、调招志愿★“拼分数★”被高中学校录取外★,还有9条渠道可以上高中,分别是:指标到校生★、项目班、非★“5+2”区域考生报考市直属学校★、“5+2”区域考生报考非“5+2★”区域学校、综合高中、中职学校职普融通班、青少年航空实验班、足球篮球排球预备队★、艺体特长生★。
下面★,我们将依据《成都市招生考试委员会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5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的通知》和成都教育发布所做的官方解读★,逐一为家长和考生们分析这5大优化措施所带来的便宜——
在讨论★“平行志愿投档”以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成都往年采取的 “一分段”投档模式——往年都是按照同样的一个分数想投档的,假设现在投放598分的考生档案,那么就会将所有598分的考生档案投出,再根据“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学校★,谁的志愿靠前谁就占有先机★。
剩下来的5条途径为:指标到校生★、项目班、青少年航空实验班★、足球篮球排球预备队、艺体特长生。简单可以归结为四类:1、指标到校生;2、身体倍儿棒且有志于国防航空的考生★;3、具有科技创新等特殊才能的考生★“项目班★”目标考生★;4、艺体特长生,包括三大球的特长。
怎么排序?成都市教育局特别强调“分数相同则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往年显得稍有些鸡肋的★“综合素质评价★”线名考生的中考成绩是一样的,往年通常会被采取科目比对的方式确定先后,而“综合素质评价”仅仅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