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新闻中心

东北林业大学:打造乡村学校社团矩阵构建素质教育良好生态

发布时间:2025-02-24浏览:

  成功打造校园足球社团,形成国家级特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足球活动,共2万余人次参与★;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天赋。在足球社团外,田径社团、排球社团也逐步完成建设★★★,以赛代练,以练促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社团注重心理建设,将心理健康建设情况融入其中★,突出身心同健康★★★,点亮成长路;社团实行网格化管理,运用“房树人”心理测试法对全体学生妥善进行筛查★★、谈话★★★,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是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从精准扶贫到全面振兴★★★,乡村教育从“提档换速”转向“提质增效”。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为乡村教育创造机遇,进一步增强乡村教育的“造血”功能,提高乡村素质教育成果,更好地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

  学校与泰来中小学校共同拓展师资力量,充分发挥艺体教师在社团中的作用,发挥科任教师的特长。聘请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体校、高校、书画院、社区等公益性专业机构派驻工作人员参与指导校内社团活动★★,使学生的社团质量得到加强和提升★。2021年,泰来县社团参加比赛共获得省级奖项7项,市级奖项9项★★★,1人次获得“黑龙江省足球协会校园足球发展先进个人★★”称号。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实施与发展的沃土,乡村教育是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的有效机制。★★★”泰来县中小学校社团工作深耕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农耕文明★★,将乡土文化积极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

  学校为泰来县教育帮扶“升级换代”★★★,要求时刻为泰来学子提供富含“爱心★★★、暖心、恒心”的教育温情,将乡村教育帮扶落实落地★,完成学生养成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学校以校团委统筹,各学院积极筹备,各优秀社团组团参加泰来县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推进“大手拉小手”暖心行动,帮助泰来中小学生筑梦成长★★★。

  学校★★★“小水滴公益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社团上,与学校其他3个支部参与结对共建脱贫村3个,对口共建泰来县中小学校文化社团,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共建文化大课堂。“小水滴公益党支部”致力于公益和教育扶贫,已通过了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泰来县宏程村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类别文化大课堂★★★。目前共计公益授课超500学时★,覆盖学生980人次。支部建设情况获梁希科普奖,被人民网、新浪网、哈尔滨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东北林业大学发挥高校育人智力、平台优势,与泰来县开展中小学校社团建设★。学校与当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成立★★★“双减”工作小组★,以社团工作为突破口,以《学校社团活动指导意见》为依据,促进社团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有序开展。各中小学校成立了社团工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保障制度★、社团考核制度等具体措施★★,使各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社团活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教育必振兴”。学校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在深入调研★、考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效如何提升★★,提出了东林方案★★★,即谋划设计乡村学校社团★“一揽子★★”工程,以劳动教育为主线,以文体社团建设为特色★,深耕泰来本地文化,助推泰来素质教育迈向新阶段★★。

  暖心行动计划依托泰来中小学社团★,涵盖文、体、音、美★★★、劳等五大领域实践教育活动,通过科普宣讲、实地调研、下乡走访、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实现教学综合实效。截止2022年7月★,共计691名中小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建立校园社团一对一联建活动★★,集中开展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纪念“一二.九★★★”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课本剧大赛、★★★“爱校为家”系列活动、校园朗读者比赛、校园读书声活动★★★、雪雕大赛★★、拔河比赛、校园篮球赛★、社会角色体验活动★★、素质拓展和组建各类兴趣小组。2021年学校与泰来县人民政府开展校园社团战略合作,计划五年内在泰来县建设10个精品“东林社团”,推动当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暖心行动”共专项募集教育帮扶资金232970元,用于为中小学生添置图书、体育器材、音乐设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添置棉服★★★,将“暖心”进行到底★。

  深耕乡土文化★★★,共上思政大课★。中小学社团积极通过泰来县大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共开展“劳动实践项目★★”30余项;落实黑龙江省劳动教育清单,举办★★★“讲文明★、会学习★★★、爱劳动、有担当★★★”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春插福稻秧★★,夏看稻田画,秋收幸福米★,冬赏稻草雕”的四季旅游文化活动,创作★★“三农”题材影视剧★,展现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目前★★★,举办的特色教育活动覆盖全县19142名学生,将乡土温情浸入到素质教育全过程。

  深化美育理念,完善艺术社团建设。充分发挥艺术教师专业特长★★,集中力量开展音★、美等方面兴趣养成计划。目前包括音乐社团★★★、书画社团在内的艺术类社团已建成。大力推进美育建设,卓有成效开展中小学艺术展演、音乐节、朗诵读书会★★、大合唱等活动★★,点亮学生艺术梦想。

  学校特色社团、支教团与泰来县中小学社团经常性开展社团交流★★。社团指导教师和支教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扎实的科研研究功底,在服务泰来县教育振兴的舞台上争当★“排头兵”★,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赞同与支持。在“双减”战略背景下,学校与各泰来中小学积极响应,卓有成效成立了特色社团★,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输出教育恒力。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亲子活动★”★★★“亲爱的你★★★”“最美的背影”等主题活动成为社团亮点。共计39项专题★★“亲子★★”活动成为特色,成功将情感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东北林业大学突出高校社团实践育人功能★,发挥资源、平台、组织优势,与地方教育部门交流合作,推动社团建设“1+1工程★★★”,提升社团实践育人功效。近年来,泰来县在开展实践教育中★★,以社团为单位突出育人本色,放飞学生追梦翅膀,彰显素质教育深刻内涵。在校地合作过程中,泰来县各学校发挥人才动能★★,在文化★★、体育等各类实践活动中崭露头角。其中。2021年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梦的地图》《灯火里的中国》在声乐组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可爱的中国》荣获二等奖;在齐齐哈尔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第二中学和四里五中心学校的音乐社团在大合唱比赛获市级一等奖、第二中学朗诵社团在朗诵比赛中获市级一等奖;四里五中心学校绘画社团的作品获市级一等奖★★★;在2021年东北区U系列五人制足球比赛中★★,大兴镇综合中学荣获中学男子组亚军★★。

  东北林业大学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发扬“人拉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良性循环★。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乡城教育一体化★,着力打造乡村学校社团矩阵★★★,发挥社团“星光”效应★★★,为提升泰来县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以党建为引领★★,融合义务教育主要内容,是强化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涵★★★;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能有效提升工作力度,提高综合育人成效★★。将支部建在社团上★★★,将高校社团党支部建设成果推广到泰来中小学社团建设中,激发了中小学社团建设的内生动力。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东北林业大学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发挥高校优势,久久为功,精准发力★★★,持续提升乡村学校社团建设成果,为泰来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贡献东林智慧与力量★★。

  构建新时代乡村教育治理体系,人才培育是基础,资源建设是关键★★★。学校根据泰来县教育实际情况,心怀“国之大者”搭建育人平台★★,强化乡村学校社团师资建设,将设立“扶智”项目列为学校“一把手”工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亲自调研督办狠抓落实。

  学校为泰来县搭建社团育人平台的同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现状,尤其注重将家庭教育融入其中★,将其作为社团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实施“三个一”系列工程,为构建新时期泰来乡村社团建设续航增效。一个硬件改造项目,即“明朗校舍”工程。截止2022年6月,学校无偿资助的同时引进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雨润计划”专项资金,共计449万元用于开展泰来县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在乡村中心校新建幼儿园并逐步完成危旧校舍改造。一个基地建设项目★★★,即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泰来学习中心成功揭牌。为成功实现社团建设师资力量达标,学校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带动双向师资培训,为精品社团师资提供保障,设立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泰来学习中心,目前共培训县乡基层教师600余人次★,成功打通专业技能人员培训通道,积极赋能本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一项社团建设协议★★,即校地签订《东林-泰来校园社团建设助力计划协议》。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后,学校实地考察泰来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情况★★,决定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每年投入40万元专项资金,助力泰来县建设特色社团,帮助泰来乡镇中小学开展文化、体育★★、艺术等社团建设,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目前★★★,泰来县全县共建有社团595个,其中精品社团201个★★,参与社团学生数占96%以上;参与社团教师共有684人、占一线%以上★★★。社团立足泰来县实际★,夯实劳动教育根基,构建以“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等“五色”教育为融合,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走进法厅★★、走进商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等“五走进”为路径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深耕泰来县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尤其是深入挖掘江桥抗战、大兴抗洪等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品牌,推进泰来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社团建设主题涵盖文艺、体育★★★、心理等方面★★★,着重打造★“东林足球社团”“东林音乐社团”★“东林舞蹈社团”“东林书画社团★”,其中足球社团已建成品牌★★★,涵盖了从幼儿、小学、初高中的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5所。2021年社团活动在校覆盖率达100%,有效提高泰来县素质教育质量。

  学校发挥高校社团建设优势,立足泰来县义务教育实际,助力当地学校开展特色社团建设。结合★★“三大课堂★”,突出课堂外实践育人★★★,着力打造身心健康养成计划和艺术兴趣养成计划,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用★★“奋进之笔”谱写教育服务乡村振兴。2020年学校与泰来县人民政府签署了《东北林业大学——泰来县人民政府继续教育框架合作协议书》★★★,重点围绕师资培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年均派出20名优秀教师投身泰来县开展社团指导教师交流工作坊★★★,为泰来县16所中心学校的64名教师开展专业培训★。目前,泰来县不断强化社团指导教师人员配备★★★,立足教师本职★★,突出特色化建设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和成长方向。近年来,学校结合林业院校特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社团建设中★★★,在对口建设泰来县学校社团中突出绿水青山自然观,启发学生的自然科学观念。学校另有六家单位在泰来设置社团综合实训中心,主张开展三位一体实践教育“不打烊”★,突出中小学社团实践育人成效★★,综合推进乡村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提升。

  学校与泰来县中学共建文化社团,为泰来学子启航文化之旅。学校统筹文化资源★★★,精品输出,着力为泰来县基础教育打造文化大讲堂★。从2020年开始,学校发挥国际办学优势★★,依托国际交流学院为泰来县★“量体裁衣”开展特色文化讲堂。目前已经为泰来县1000余名学生开展了英语文化交流讲堂,覆盖“云端也门之旅”★★“云游印尼★”“走进巴基斯坦”等。2020年★★★,“印尼社会文化”一上线余万次点赞,文化社团建设初显成效★。

  社团集中在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集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目前★★,社团亲子活动已经覆盖全县1万余名小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家庭教育动能★,为实现家校共育展现“泰来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分享东北林业大学★★★“树人工程”建设经验,分享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成果★★★,凝练成功经验和案例帮助泰来县中小学开展“思政大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育人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尤其将自然科学、文化传承等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的重中之重★;快速有效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突出新时代对于教育渠道的各类要求,建立健全各基础教育环节软硬件建设,丰富和完善学生教育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校地合作★★★,将师资联合培养作为乡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认真落实“四有好老师”工作要求,培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帮扶伊始,东北林业大学就关注到泰来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多措并举构建符合泰来县发展的乡村教育治理体系,提出强化乡村学校社团建设,统筹软硬件★、信息化多方面资源★★★,以达到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学校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教育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将高校与地区教育发展密切结合,共商同构乡村教育振兴★,努力提升新时代乡村学校社团建设实效。鼓励学校优质社团与泰来中小学校社团开展合作共建,深耕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建设共同体,将基石夯实,发挥好社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成效。

  打造专家型社团科普团队,将科学实验带到学生身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学的魅力。小雨滴科学实验室作为科普标杆在社团中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将品牌科学课“神奇的化学”带到同学们身边,带给学生特殊的★★“科学大展★★★”★;在实验过程中,团队向学生们展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组织培养、荧光PCR仪和大型离心机等先进科研设备★,为广大乡村中小学生播撒科学的火种。

  凝聚泰来中小学校社团中的乡土情怀,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过程中,提升广大学生对于泰来县的文化认同★★;继续推进富有泰来县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深耕地区特色农业文化、历史文化内涵,让广大青年在文化的大浪中身临其境学习、体悟、感受文化脉动,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