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查与个案分析——以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例
内容提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始创于 1905 年, 取名★“复旦公学★★” 。 “复旦” 二字取自《尚书大传》 名句★★“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 , 寓意★★★“自强不息★” 。 复旦大学是中国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全国重点大学★★★, 现有教师2, 400 多人★★, 有各类学生近 60, 000 名★★, 其中包括 4★★★, 000 多名外国留学生★★★。 复旦大学的目标是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复旦大学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全国首批四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 我院长年接受长期进修生、 短期进修生、 高级汉语进修生和汉语言[对外]专业的本★★..★.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始创于 1905 年, 取名“复旦公学★” 。 ★★★“复旦” 二字取自《尚书大传》 名句★★“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 ★, 寓意“自强不息★★” ★。 复旦大学是中国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全国重点大学, 现有教师2★★, 400 多人, 有各类学生近 60, 000 名, 其中包括 4, 000 多名外国留学生。 复旦大学的目标是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复旦大学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全国首批四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 我院长年接受长期进修生★、 短期进修生、 高级汉语进修生和汉语言[对外]专业的本科生★★★, 我院还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我院每年组织教学旅行★★★、 汉语演讲比赛和摄影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 汉语言(对外) 专业 经国家教委批准★★★, 学院 1993 年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了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本科专业汉语言专业。 该专业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化和汉英双语两个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该专业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每个专业方向都制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该专业的学生具有较系统的汉语知识、 较强的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 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理论素养, 通晓中国国情,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能适合市场需要★。这已成为近几年该专业申请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专业通过严把入学★★★、 升级、 毕业关, 实行逐年淘汰等措施★, 确保了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 毕业生中已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语人才★。 长期生汉语教学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院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界率先打破了按学期划分的编班传统, 创建了“零起点、 八级次、 两年制★”的基础汉语教学体制★★★。 这不仅合乎语言习得的渐进特点, 便于教学上紧密衔接及逐级递进, 也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模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并对一些兄弟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期进修的主要课程有★★★: 汉语口语、 精读★★、 泛读、 听力、 写作、 HSK 辅导、新闻听读、 报刊阅读等★★。 特色班介绍(一)★: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进修班依托复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利用学院文史哲方面较强的师资力量, 将文化知识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满足留学生在短期内学习中国文化知识, 了解中国社会的需要, 造就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习期限半年或一年★★★。 该班适合于中等汉语水平以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社会感兴趣者, 包括★★:(1) 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 研究生来华短期修学者; (2) 国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