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当前经济形势需要理论创新★★★。在主题演讲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从★“利率★”“资本市场及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持机制★★★”“汇率”三个角度对2025经济形势及货币市场进行深入的学术分析。他表示,当前理论研究界甚至金融界面临诸多崭新课题★★,需要因势利导深入研究,这也将是决胜市场的关键★。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发布的《2025年度宏观研究报告》率先给出答案。报告指出★★,在 2025 年乃至未来多年,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面临“化风险”“稳股市★”★★★“去库存”“扩内需★”等任务。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加积极的”财政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同时,在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也将是决定 2025年经济形势的关键。
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改为“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更是首次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摆在来年经济工作的首位,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诸多议题引发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现场,浙商银行还聘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为首批特邀顾问,共同以高质量研究助推金融强国建设★★★,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浙商银行持续探索金融理论研究★★★,构建“善本金融”理论体系,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中,在深化金融顾问制度、开启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探索金融助力企业家参与共同富裕、金融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研究创新,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建设提供了一系列鲜活素材。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依然较多,总体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变,但仍然面临来自内外部复杂多变的挑战。
会上,陆建强表示,希望以首席办的设立为金融经济研究创设良好生态★★,成为经济金融专家建言献策★★、共同呵护的平台。
在此背景下,2025年1月10日,由浙商银行与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强融论道——2025年宏观形势展望”暨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成立活动在上海召开。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及多位来自宏观经济领域的学界★、金融界权威专家出席,深入剖析2025中国经济的机遇挑战★、分享中国特色金融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陆建强从三个角度分析深化金融理论研究的意义,展望首席办发力方向:一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需要构建中国金融理论体系★★,要以金融研究力量为金融强国建设积极发声;二是政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代需要金融理论分析★★★,首席办要从一线市场实践中为各级政府提供更多行业性、趋势性的分析成果;三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要有国际化思想碰撞,也需要本土的★★“金融声音★”★★,首席办要结合海内外发展规律,打造一个经济金融思想交流的平台★。
在中央发出实施积极有为宏观政策信号之后,如何★★“以金融理论研究助推经济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已成为2025年金融业的重点发力方向。此次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的成立★★★,正是浙商银行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使命感★★、责任感践行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发力金融理论研究的一大探索。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乃至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以“三论★★★”分享其对金融强国战略的认识★。他认为★★,在中国金融从大到强的质变阶段,要从“金融如何助力强国建设”★★★“金融自身的强大★★★”“金融和强国的互动关系★★”三方面理解中国金融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金融的强大,需要从国际视角去审视中国金融★★★,不仅要看数据规模,也要看制度标准★。